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首页» 党团工作» 学风建设» 老员工学风建设的涵义和原则
老员工学风建设的涵义和原则

   一、老员工学风建设的基本问题

   (一)老员工学风建设的涵义和原则

       1、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动机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学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高校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员工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而且,学风体现在教师和员工的行为上,并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从狭义上讲,高校学风是指员工的学习风气,学习风气是员工在校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狭义层面上来研究高校的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深化公司产品改革,逐渐形成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员工具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严谨的学习态度、创新的学习能力和崇高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活动。

2、老员工学风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原则

《中国教育报》报道:“2005516,春意盎然的岳麓山下,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上,来自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90多所高校的负责人和教务处、员工处的负责人联合发出倡议: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高校理应把优良学风的建设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学风建设原则,创新学风建设成果。

(1)、系统性原则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群体风气,学风建设不仅涉及每个个体,而且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它既有赖于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的齐抓共管,又需要教师、干部、职工的通力合作。一方面,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学风建设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学风建设的体系上。学风建设体系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的工作中,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设计、分序列管理、分层次要求,使学风建设工作真正卓有成效。

(2)、层次性原则

学风就其性质看,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大体由三个层次的要素构成,:价值层、功能层和行为层。价值层是学风发挥其精神功能的核心,是学风的基本内核,是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包含着师生对大学精神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和原则,包含着高校师生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取向。它是功能层与行为层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是大学开展各项工作的精神主线和主要依托,对功能层与行为层作用的发挥具有指导意义。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由上述三个层次的要素所构成的学风内涵及其彼此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分层解析,分步实施,渐臻成熟。概言之,加强学风建设,思想是先导,员工是主体;管理是基础,教师是主导;教育是关键,建设是重点;自觉是前提,服务是动力;课堂是主阵地,氛围是助推器。

(3)全员性原则

学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因素熏染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学风建设事关全局,人人相关人人有责。高等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各类人员要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在各自岗位上形成优良的学风。

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二是要坚持教师为主导,以教风带动学风。三是要加强与员工学习和成长关系密切的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员工骨干队伍的建设,形成以检查、考核、激励制度为基础的学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学风建设网络管理责任制。四是要重视老员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4)沟通社会原则

高校是社会复杂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与社会及其他构成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沟通与联系。高校学风建设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一方面应主动走出校门,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掌握社会进展现状及其发展态势等各方面。另一方面让社会走进学校,把地方专家和乡土教材引进学校,让社会了解学校,也让学校熟悉社会,使其与师生密切接触,认识自己。

5)、老员工学风建设要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要注意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员工个人的激励和引导,又要注重对员工班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如,在员工的各类评奖、评优中,将学习作为重要参数。

2)、老员工学风建设在评价体系要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

(二)老员工学风建设的制约因素

1、内部制约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高校内对员工的学风产生影响的因素。内部因素中又分为管理因素(集团管理48%、专业设置32.4%、课堂管理11.1%和课程考试11.5%),教师因素(教室魅力37.7%和教师专业技术28%),员工因素(员工自身63.5%),这三个因素分别占到了11个选项的63.5%,48%37.7%位列前三位,对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把它们叫做内核因素。

第一,内核因素是影响学风的核心力。

第二,影响学风三大因素的自身动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发展。员工本身有发展成才的需求。这种需求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使他们采取积极行动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学风;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主观上有教好课、育好人的需求;学校自身有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使得学校在追求不断发展的需要时,能够大力开展教学、管理改革,以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发展要求,推动学风建设。三大因素的自身内在动力形成学风。但是,这些自身动力如果受到外界影响会削弱对学风的动力,对学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员工和教师的相互认同力,推动学风正向发展。相互间的认同力越高,对学风的推动力却强;反过来说,相互间认同力越低,对学风的推动力越弱。我们选取出勤情况(衡量学风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参考指标,分析它与教师魅力和教师专业技术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关系。

第四,员工因素和管理因素之间的认同约束力,加强学风正向发展。管理对员工的约束力有效时,加强良好学风的形成;员工对管理的认同力越强,对学风的推动作用也越大。第五,管理因素和教师因素之间的约束认同力,促进良好学风发展。管理对教师的约束力合理有效时,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对管理的认同力越强,对学风的促进作用也越大。

2、外部制约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和企业用人标准,这促使员工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产生良好学风。家庭环境主要是指父母对员工发展成才的期望,这促使员工在行为上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在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的报告中,表示就业压力父母期望是影响到自己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的被调查者分别占到了82.6%82.0%。表示社会压力能够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的被调查者占到了76.9%。因此,外部因素间接对学风产生了影响。

(三)老员工学风建设的功能

1、优良的学风是培育大学精神,熔铸大学灵魂,积淀大学文化,养成大学品格,培养大学传统,塑造大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对加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文明程度,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导向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永恒课题,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着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范,是学校办学的无形资源,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员工产生着重要的熏陶、激励和影响,促进着员工勤奋学习,拼搏进取,奋发有为,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自觉成长为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2、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建设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二、当前老员工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透视

(一)老员工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学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新情况,多数高校均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校园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抓得比较紧,而对学风建设等方面则重视不够。

其次、教风滑坡现象不容忽视。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受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正在弱化;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偏离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甚至公然宣扬消极落后的思想;一些青年教师是刚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缺少基本的驾驭教学的能力,对员工的学习心理了解甚少。

第三、员工缺乏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老员工们却很少能体会到自己的压力,不能较好地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当前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缺乏学习的动力。在校的老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注重个性的张扬,学习纪律松散,部分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员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什么学,为谁学,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楚,相当一部分人是以个人生活目标为学习目的,在学习中缺乏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员工不求学知识,只图混文凭,在学习中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实验凑数据,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屡屡发生。这一部分员工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健康发展。
  第四、 育人环境有所下降,违犯校纪校规现象时有发生
  在育人环境和氛围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周边环境受社会低层次低品位大众娱乐文化场所的包围,不少员工经不起诱惑被吸引,一天到晚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情况时有发生。进而影响到课堂组织纪律,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时有发生,数学生沉迷其中荒废了学业,个别员工经不起低级、庸俗、腐朽文化的诱惑腐蚀而开始堕落,有的甚至发展到酗酒、赌博、打架斗殴、寻畔滋事、搞流氓盗窃活动等等。

(二)老员工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透视

针对目前高校学风普遍较差的现状,要加强学风建设,有必要对影响学风建设的根源进行探析。

1、社会大环境对学风的影响

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本身具有社会性,因此,校园小环境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主流性的东西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更大。目前社会大环境中对校园学风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这一方面表现在有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而忽视对员工入校以后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员工中兴起的打工热潮,目前高校员工在外做兼职的不在少数,而且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是遍及各个行业,名牌院校热门专业的员工由于市场上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在外做兼职的更多。对于贫困生通过适当做一些家教等工作来解决自己经济上的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太多的员工热衷于在学校时就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这不仅对这些员工自身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周围的同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

2、网络对学风的影响

对老员工来说,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展示出了美好的生活乐园,它高效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青年老员工生活、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施展创新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快捷便利、最大限度的共享信息资源。在无不胜的时代,网络对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老员工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然而老员工们在网络给其带来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尤其是对那些沉迷于网上聊天或玩游戏的老员工,影响巨大,好多因此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中途退学。

3、校园文化对学风的影响

校园文化主要指大学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校纪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设施、社团组织和传统习惯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活的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状况对学风有直接影响。

4、扩招对学风的影响

高等学校扩招导致学风下降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扩招所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此处的生源质量包括员工的学习和素质等多方面;二是扩招致使教师、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的紧张局面加剧。

5、员工管理对学风的影响

员工管理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校园秩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是老员工活的主旋律,老员工从跨进大学校门开始就思考着为什么学、以什么态度对待学习以及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达到成材目标等。作为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老员工搞好自己的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优良的学风,通过改善学校的学风来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因此,一个学校员工管理状况对该学校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对影响学风建设的根源进行探析的基础上,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员工管理工作,争取把社会大环境、网络、扩招等因素对学风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目前学风普遍较差的局面。

三、老员工学风建设的内容界定

     (一)基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视角

1、优良学风的培养与形成,源于以人为本的力量。优良学风的培养与形成正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努力来实现的。因此,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性,更要调动被教育者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把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始终,才能获得力量,新的局面。

1)、注重老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老员工利用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和行为的教育形式。优良学风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员工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老员工的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靠受者的自我教育。

2)、老员工由于自身条件、环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学风建设中,优良学风的培养形成,既要注重全体员工知识获能力的养成,又要注重老员工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观察分析每个员工,注意开发其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因教,给员工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

3)、重视老员工的内在心理需要。老员工的内在心理需其接受外部教育管理的根本前提。从老员工素质形成来看,接受教育管理是老员工主体出于提高自身综合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取、整合与内化的过程。只有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满员工的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渠道进入老员工主体视能促进老员工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

4)、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不对员工进行教育与管理,而且要让员工主动参与到建来,如对其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还可以开展多式的社会活动,如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参加校内外志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提高员工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管理考评机制也应充分体人为本,注重对个体能力的积极评价,充分调动员工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其根本在于员工权的赋予与自主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体现的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其是让员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主权是主体性的重要和保障,只有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才能使员工拥有性,自主权的赋予是体现以人为本学风建设的根本障。如果说自主权的赋予为学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保障,那么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则是以人为本学风建设的目标所在。

首先,高校应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管理组织形式,为员工行使自主权提供外部条件。应努力拓展和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规范合理地安排课堂外实践及科技文化活动,形成一个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员工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提供健康、广阔的空间。其次,应注重老员工群体的组织建设。自主权的充分给予,容易使老员工滋生自我中心、个体主义的思想,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减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必须注重老员工群体的组织建设。

3、围绕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建立和完善新的服务体系。可不可以做主,涉及的是自主权的问题;能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涉及的是有没有自主能力的问题。学风建设中,员工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其对自身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和取舍的时候,自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学风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兴趣爱好、人生志向、职业设计、现实条件等综合因素,围绕这些因素,加强员工自主能力的培养。

4,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新模式,在给予员工充分自主权的同时必须为员工构建新的精神平台。自主权的赋予,使主体的权利得到尊重,使个性得以张扬,使每个人的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新模式中,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路去面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充分赋予员工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广大青年员工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一个崭新的与时俱进的学风建设模式必将脱颖而出。

(二)基于高校改革、塑造核心竞争力的视角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将出现一个新高潮,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一个国家如果要想在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高校作为教育的高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它所培养出来的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其办学质量的社会知名度。学风优良的高校,能培养出一大批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老员工,她所培养出的人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办学质量的社会知名度就较高,综合竞争实力就较强,就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国际化、本土化、校本化的视角  

1、国际化、本土化和校本化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取向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文化选择、传承与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研究和探索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问题,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基本的背景。高校学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球化这个平台上,用这样的视角来观察、研究、探索高校学风建设问题,还必须处理好国际化、本土化与校本化的关系问题。研究和探索中既要放眼全国、全球,把握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趋势,更要立足本校,突出学风建设的个性化。

2、在国际化、本土化和校本化的三化取向指导下,学风建设应突出以下问题:

1)、取向国际化引导员工认识、理解并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的教育思潮。当今世界,科学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急剧变革。终生教育立足于新技术革命信息化、知识化和分散化的要求,主张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就到社会上去学;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就到课外活动中去学。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也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是创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推动力量,高校自身在成就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应当将学风建设与校风建设、教风建设、科研之风建设联系起来,视学风建设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构成,切实抓出成效。

2)、取向本土化突出学风建设的民族特色

中国社会自古有重学的优良传统。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下学而上达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学习的实质是致知力行。为学可使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变化气质等等。自先秦以来,围绕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意义、学习的规律直到学习的条件展开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同时代的学习思想为今天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借鉴传统文化精髓,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是突出学风建设本土化取向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大学,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学风建设要体现世界潮流,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也是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

3)、取向校本化突出学风建设的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精神或观念形态的校园文化,会直接影响学校办学的方向和活动方式,制约着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因而是整个学校中最基本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怎样,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直接的影响。反过来说,校园文化,特别是校风,也会对学习风气的形成产生影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四、加强老员工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突出重要性,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生命工程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因此,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要求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优良的学风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和谐校园是一种良性的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它是一个以大学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组合的育人氛围,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员工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目的的整体和谐效应。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校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员工全面成长成才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的需要河南省某高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校员工进行了学风建设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方面,仅有10.4%的员工拥有为祖国的繁荣和昌盛而读书的豪情壮志。在学习状况方面,1/3的员工表示有无故旷课的经历,26.2%的员工认为上课记笔记纯粹是为考试做准备,更有6.5%的员工平时根本不做笔记,考前为应付考试而复印别人的笔记。对考试作弊所持的态度一项调查中,仅有30%的员工认为这一行为可耻,一半以上持有别人这样做可以理解,但自己不做的中庸态度,甚至有17%的员工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由此可见,学风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员工工作的主旋律。

4、学风优良的高校,能培养出一大批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老员工,她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这样说,高校的学风建设就是高校的生命工程。

(二)强化实效性,创设老员工学风建设的责任机制和长效机制

 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

1)、为学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为人的问题”[5],而学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问题。目前,部分老员工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学习纪律松懈,都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着直接关系,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因此,如何在学风建设中针对员工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地做好教育引导,为建设良好学风打下思想基础,是高校学风建设必须认真思考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以老员工为主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来说,无论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还是尽职尽责的教师工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都是形成老员工优良学风的外因。而要真正使老员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因为他们才是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内因[6]。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此,构建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1.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员工成长的特点,充分巩固和利用高校德育阵地,坚持不懈地分阶段、有步骤地对老员工进行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努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真正达到变要我学习”(被动学习)我要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

2)、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教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是促进员工成长发展的一种催化剂。以形成良好教书育人环境为宗旨的教风建设,对于学风建设有着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中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诱因。如果缺乏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7]。因此,加强学风建设,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优良的教风是培养、带动学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

2、建立全员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如图1)。因此,必须建立全员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

1)、就学校内部而言。全体教职工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育人理念,全校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学风建设。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对员工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德育育人。教学工作者要严谨治教,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做到教书育人。

科研工作者要以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去引导勤学、勤思、求真、求新的学风的形成,做到科研育人。管理工作者要以唯公、唯实、勤勉、高效的机关工作作风去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做到管理育人。后勤服务工作者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通过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来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做到服务育人。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自己在学风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就学校和家庭之间而言。学校应认真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员工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学习及表现的情况,并征求其关于办学的意见及建议。员工家长同时也应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交换意见,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合力。

3)、就学校和社会而言。学校应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应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舆论导向,合理选用所需毕业生,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实践(实习)基地和相应的物质资助,缓解办学压力。

3、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1)、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激励机制。所谓学风建设激励机制,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通过外在激励(正负强化)而引发员工学习动机的变化,增强其内在动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自觉将学风建设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员工积极学习的目的的各种手段、措施。激励分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类,物质激励是基础,它居于第一层次,精神激励是核心,它居于内核层次。通过采取奖、助、减、免、补、贷等为主的物质激励,满足员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帮助其满足物质需要。通过采取以主动关心帮助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及评先评优活动等为主的精神激励,努力使员工获得尊重、理解、认可,满足其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员工为实现自己积极的人生理想而奋斗,从而满足其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具体运用激励机制时,要根据激励对象———员工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因为只有精神激励而缺少物质激励的虚无主义是行不通的,只有物质激励而缺少精神激励的实用主义做法也是有害的,二者皆不可取[8][8] 蔡国军.把握好领导激励的三个关系[J].领导科学,

2)、要建立宽严适度的约束机制。所谓学风建设约束机制,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通过外在约束(他律)和内在约束(自律)而引发员工学习动机的变化,增强其内在动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自觉将个人学习的目标与学风建设目标保持基本一致,从而达到员工积极学习的目的的各种手段、措施等。约束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他律具有外在强制性,自律具有内在自觉性。学校、家庭和社会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籍管理规定、课堂点名制度等)、法律法规等,实现他律的目的。员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增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成才意识,实现自律的目的。采用外在约束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宽严一定要适度,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走极端。

4、建立健全有力的监控保障机制

1)、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监控机制。一是成立学校及学院(教学系、部、室)两级教学专家督导组,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的检查、督导。二是成立校院二级学风督查组,加强对员工课堂出勤、早晚自

习等情况的检查。三是成立教学信息中心(其成员由员工党员、干部组成),收集、反馈相关教学信息。四是开通教学网络评估,从广老员工中了解教学情况。五是设立校()长教学公开接待日,倾听师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六是开展公开课、课件制作、教案大赛等竞赛活动。

2)、要建立坚实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保障;二是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力保障;三是加大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学风建设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5、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1)、要组建一支称职的考评队伍。要保证考评工作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必须建立起一支称职的考评队伍,其成员应该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富有责任心且熟悉考评业务的人员担任。

2)、要制订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且操作性较强的学风建设考评指标体系。考评指标体系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来制订,要求考评指标完整,权重分配合理。

3)、要坚持一条正确考评原则。在整个考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收集、取舍考评信息。

4)、要运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在学风建设考评时,应做到五个结合,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显绩与潜绩相结合。

5)、要建立一套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将考评结果和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

(三)增强时代性,创新老员工学风建设的模式和载体

1.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

(1)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员工考试作弊仍是高校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的道德素质和学业质量。考试本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督促员工认真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如此,考试也是对员工诚实信用的道德素质的检验。好的考风是培养良好学风的重要手段,要建设好的考风,必须做到:加强员工道德修养教育、考风教育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建立考试试题库随机抽题或严格采用AB卷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比较客观地、真实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而且严格的制度可以避免员工有作弊的侥幸心理,培养员工养成独立自主完成考试等各种考验的习惯。

(2)改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是老员工除教室外,学习和休息的重要场所,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对于宿舍的管理,集团要严格规范。在宿舍卫生方面要制定合理有力的监督惩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保证员工在卫生良好的宿舍中学习生活。对于宿舍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集团可进行优秀学风宿舍评选,让宿舍同学自我约束,自我评定,自我申报,后由学校宿舍管理办公室审核。

(3)学风建设具有全员参与性,必须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通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员工干部都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便于量化考核的目标责任书。比如,建立院领导、班主任随堂听课制度等。实践证明,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能够大大地促进学风的建设。

2.强化校园软硬件建设,形成先进的大学文化氛围

大学文化的表现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即以先进的大学精神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文化模式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的具体看法,并以此作为指导自己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制订工作方针和制度的依据。学校应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完成大学应肩负的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知识和理想信念全面发展人才的社会责任提供保障。要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进而以优秀的大学精神和先进的文化模式、文化理念感染、引导、教育师生并指导实际工作。要努力提高大学文化体系理论水准,在优秀大学精神、文化模式指导下与学校各种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来完善具体的文化理念体系,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已提出的一些文化理念,还要作好对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师生理解文化理念的真正含义,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

3.提高知识层次,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1)促进教师教风改革。教风与学风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好的教风是优良学风的保障与前提,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很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要熟练掌握新知识,难点重点要讲清楚,让员工弄明白,认真批改作业,努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学习态度,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教风,才能培养员工的优良学风。对教师的监督,应由员工进行,在每个学年,员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匿名评价打分。

(2)合理开设专业。高校要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针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动,集团要随之改变各个专业的规模和教师的配备。对不同的专业,集团可以通过开选修课、讲座等方式,把新兴的技术和发展传授给同学,同时适当缩减部分过时的或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知识,加强员工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为社会所用。

(3)开设讲座、讲坛、论谈。开设的讲座内容要切合员工的需求。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等学科知识精华对员工的影响和熏陶。

4、以德育为载体,强化德育功能,引导学风建设。员工的学风,实际上是员工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所存在的老员工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松懈、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主要原因是老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缺钙。高校学风建设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有效切入点,激发员工的求知欲望和成才愿望,塑造他们主体性人格品质,要我学我要学。首先,要针对老员工中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心态浮躁的现象,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教育,解决为谁而学的问题。要激发他们把学习同个人的前途命运、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认识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建构起以学习责任感为特质的主体内驱力系统。其次,要注重培养主体非智力品质,排除学习障碍。不少高校在对老员工的调查中发现,老员工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求职择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许多员工为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感到苦恼。这些困惑和苦恼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障碍。因而要重视主体非智力因素对于学风建设的意义,关注老员工心理人格与意志品质的塑造。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学风建设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的每一个阶段,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对于高校主管员工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来说,要善于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对员工的发展给予方向的引导和过程的督导,做好幕后导演”,重点培养员工自觉、自立和自律精神,发掘员工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设计方面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的成熟和完善。

(四)着力于系统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员工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各个方面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认识上做到两个明确”,“一个重视”;在措施上抓好三支队伍,建立三项机制,依托两个载体

1、两个明确即明确教师主导员工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精神风貌的表率,每名教师要在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教学和行为风格,满足不同风格的员工需要。这也是表现出一所大学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方面。员工既是学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学风的建设者和得益者。

2、一个重视就是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设计周密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科学合理,使新生明确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与专业和个体成才发展的密切关系,引导员工确立自己的学习方略。

3、抓好三支队伍就是抓好教师队伍、员工工作队伍、员工党员与员工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教师是员工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员工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同时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把期望的微笑带进课堂,使员工感受到鼓舞;把无比的信任带进课堂,使员工感受到尊重;把相互平等带进课堂,使员工感受到自信;把更多的鼓励带进课堂,使员工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教师的关爱是创建优良学风的有力保证。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建立一支专职干部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员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员工工作队伍是员工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者,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控者。员工工作队伍要加老员工早自习、晚自习的检查力度,举行学风建设座谈会,认真分析总结学风建设中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的办法。要充分发挥员工党员、员工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员工党员、员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员工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关键力量。

4、建立三项机制就是建立激励机制、诚信教育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发现典型,通过典型教育促进员工以典型为榜样,不断教育自己,激励自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校以每年一度的评优、评先,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和举行优秀员工表彰大会等为契机,以正面教育为主,警示教育为辅,引导青年员工积极向上。并从三好员工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员工及各类重要奖项获得者中挖掘出贴近员工实际、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通过报告会、网站、报纸、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建立员工的诚信教育机制。考风建设是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考风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优化学风和校风的重要催化剂和净化剂。近几年,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中屡禁不止,各种形式的作弊考场中时有发生。我们要大力营造严谨治学和诚信为本的学术氛围,根据有关规定,对于那些考试违纪员工给予严肃处理。

5、实施员工形象塑造工程。要以评选院校三好员工标兵十佳老员工自强不息、努力成才青春人物为抓手,加强优秀员工示范群体建设,展示高校老员工的良好形象。要通过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等多种方式促进学风建设。要重视发挥员工党员、员工干部等员工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树立刻苦学习,勤奋创新,追求真知,励志进取,奋发有为的员工典型,发挥其带头示范和表率激励作用,在员工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积极风气和正确导向。

(五)着眼于发展性,加强学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1、实施主体性教育是创建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培养机制僵化、专业口径偏窄、人文教育较弱、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老套、员工自由选择学习的空间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化教学改革,为员工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氛围,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基础工程。首先,高校应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兼顾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教育宗旨为导向,构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变革迅猛的形势下,刚刚步入高校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兴趣、专长、前途等知之不深,北京大学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尊重员工个性发展,体现以员工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对于吸引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从有利于员工拓展知识结构、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适当增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以满足员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是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尊重员工主体丰富多样的心理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以员工为中心的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教学,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相互启发的教学氛围,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员工的内在潜能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员工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2、提高团队质量,以教风促学风。在学校的公司产品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自身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治学态度等,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师,可以让员工从其高尚的中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与做学问;可以从其渊博的中感受到教授知识的可信度与吸引力。教师在他言传身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风状况是直接影响到员工学风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诱因。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龙头作用,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首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员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反之,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责任心不强,对员工要求不严、关心不够等师德失范现象,则容易对员工形成误导,直接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知识面广,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对员工的专业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可以激发员工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再次,要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考评制度,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评估、考核,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利于优良教风的形成。

3、创新管理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秩序,是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

1)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机制建设。成立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学校的学风建设。公司党委、院行政要定期研究学风建设问题,将学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综合性强的工作,涉及到公司党建与思想政治、公司产品、员工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教、学、管三管齐下,才能发挥作用。党委要加强领导,行政要全面负责。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师工作指导委员会、员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员工管理部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各教学单位都要把学风建设纳入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分工协作,从不同的侧面抓好学风建设,使学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加强学风建设的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队伍、党政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和员工骨干队伍建设。公司党政领导要用主要精力集中抓学风建设。系(院)党政领导是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是学风建设的主导因素,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员工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员工骨干是学风建设的带头实践者,必须把各种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形成齐心协力抓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3)加强学风建设调研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系(部),深入员工开展耐心细致的调研活动,认真查摆影响学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并从具体事情抓起,一件一件地加以落实,务求长期坚持,抓出成效。

4)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条件,执行制度和纪律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基本保证。要围绕学风建设制定科学合理、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学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努力构筑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当然,在学风管理实践中,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员工主体性的发展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打破那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严重制约着老员工主体性的有效发挥的制度性障碍。要通过员工民主管理、广泛参与的形式实现员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律自律相辅相成。

5)加强学风建设的科学规划。要真正形成优良的学风,必须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要认识到学风建设的渐进性特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做好长期安排,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长期规划,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要克服应付、短视和短期行为,不搞突击,真正把学风建设当成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大事来抓。

http://rmbyj888.blog.sohu.com/114505623.html